實景娛樂:如何成為影視產業創新發展的風口?
實景娛樂這樣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文旅業態,要實現良好的效益,必須要在項目的規劃、實施和經營管理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創新。
一直以來,眾多影視企業都在尋求全產業鏈化與多元化發展,而與地產結合的實景娛樂,成為其創新發展的風口之一。
從早期的“錦繡中華”到具有一定影視元素的“華強方特”,再到以鮮明的影視元素開發為主打的“華誼兄弟”實景娛樂,中國實景娛樂經歷了以上這幾個重要節點,以主題公園、主題街區和單體娛樂店鋪等多種形式呈現。如今華誼兄弟等影視企業將生產的電影IP與拍攝地所在城市文化相融合,將虛擬的動漫、電影等場景在現實中呈現給大眾,或通過VR技術讓大眾獲得一種擬真的沉浸式體驗,是中國本土電影與旅游結合的一種全新演繹。根據華誼兄弟財報顯示,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業務的營收毛利率遠高于其影視娛樂業務。
萬達早在2012年就開始涉足實景娛樂,相關旅游地產項目達到十余個,融創在收購相關項目之后,又對其進行了改造和提升。光線傳媒、博納影業、長城影視、華策影業等國內大型文娛企業也已陸續啟動主題樂園項目,實景娛樂市場正在迅速崛起。
然而與迪士尼、環球影城實景娛樂發展水平相比,無論是投資規模、贏利能力、市場影響力,還是娛樂項目設計、周邊產品研發、游客體驗打造等方面,我國實景娛樂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
國內影視基地中能夠贏利的比例較低,影視實景娛樂業發展也面臨相似的境況。不管是長城影視出售全資子公司諸暨長城國際影視創意園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還是萬達轉讓旗下十幾個文旅城以及東方影都,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實景娛樂投入巨大,但卻很難在短期內贏利。
實景娛樂品牌授權屬一次性收入,而旅游回收周期又較為緩慢。由于缺乏優質IP,加之一些地產開發商動機不純,在與影視企業聯合打造實景娛樂的背后,以發展文化旅游的名義,做著圈地開發的買賣,因此在實景娛樂項目本身上缺乏科學的經營與管理,從而導致實景娛樂項目遲遲無法開業或經營慘淡。
由此不難看出,實景娛樂這樣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文旅業態,要實現良好的效益,必須要在項目的規劃、實施和經營管理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創新。